相关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工研院要闻

东莞日报|松山湖11个项目入选广深科创走廊东莞段创新项目库

来源: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7-12-5 阅读:

抢抓机遇 深度融入广深科创走廊建设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建设,我市发布了85个创新项目,总投资约2009亿元。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创新项目中,松山湖占11个,其中涵盖了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园区等载体,依托这些创新载体,松山湖将逐步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

  近年来,松山湖通过高企培育、创新载体打造和招才引智等工作,聚集起大量的创新资源,园区创新主体实力不断壮大,形成了创新创业人才的高地,为融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借助这些创新资源,松山湖将抢抓机遇,探索创新再升级,打造全球性科技园区、国家科技创新策源地。

高企云集助力广深科创走廊建设

  国家高新区首先是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对于志在打造全球性科技园区、国家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松山湖而言,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松山湖一直都大力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现有高企180家。

  工研院下属企业思谷智能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工业领域的RFID识别、机器视觉等智能感知产品的研发、生产、应用,去年企业营收突破7000万元。成为我市“倍增计划”企业后,半年时间过去,“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今年预计营收能达1.2亿元。”思谷智能总经理王瑜辉说。

  技术创新是思谷智能迅速成长的根本。王瑜辉带领团队研发出在多个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运行的感知产品,这一举打破了国外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感知产品,思谷智能成功进入美的、华为、三一重工、东莞劲胜等龙头企业的供应体系,并一跃成为这个细分领域的行业领军者。

  对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王瑜辉也十分关注。他认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规划,为松山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今后,随着松山湖融入广深科创走廊的建设,更多像思谷一样的创新型企业将聚集到园区,园区创新主体的实力也将不断壮大。

  事实上,倍增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轮正拉动松山湖经济创新发展和集约发展。数据显示,今年1—7月,松山湖63家规上高企实现工业总产值1279.6亿元,占松山湖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80.2%;实现工业增加值114.5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66.9%。

  园区坚持提升高企创新能力与壮大企业规模并重,特别是将高企培育工作与市“倍增计划”相结合,将扶持高企发展壮大作为“倍增计划”的重头戏来抓,推动52家高企参与倍增,今年1—7月实现营业收入267.3亿元,实现税收7.7亿元,分别占全部“倍增计划”企业的93.4%和84.8%。

人才集聚力挺广深科创走廊建设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战略的谋划和落地,关键支撑点是人才政策和尊重人才的氛围。近年来,松山湖积极开展招引人才工作,努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初步建立了具有松湖特色的人才扶持政策体系。

  通过不断加强人才服务工作,松山湖已经成为东莞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目前,松山湖人才总量突破7万人,其中“千人计划”专家28名,占全市84.9%;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名,占全市100%;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47名,占全市总数84.1%;市特色人才109名,占全市58.9%;省创新科研团队17个,占全市65%。

  目前,松山湖已有10个省市创新科研团队实现了产业化,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达12.6亿元,今年预测达16.3亿元。

  接下来,松山湖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将以高层次人才引进为抓手,以加快建设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为目标,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发展的特殊政策、特别机制、特色载体、特惠服务、特优环境,争取更多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到园区发展。争取到2020年,人才总量实现翻一番,达到14万人,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量比例达10%,将松山湖建设成为人才高度密集、创新创业高度活跃的试验区和全国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