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工研院要闻

南方日报|新型研发机构成人才聚集高地

来源: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8-1-25 阅读:

■编者按

社会转型,归根结底是人的转型。近年来,随着东莞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人才需求也产生巨变——城市对高层次人才求贤若渴,企业对高素质人才高薪招聘,工厂流水线上的主角也悄然从初中生换成大学毕业生,技术工人在企业越来越吃香。

目前,新型研发机构已经成为东莞招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通过多渠道、多举措,东莞的新型研发机构吸引了大批高端人才来莞创新创业,成为东莞人才高地。

2017年,高层次人才加速聚集东莞,大有“井喷”之势。这是东莞近年来重视人才工作的集中体现,也是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反映。

   策划:靳延明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龚名扬

 

 

 新型研发机构聚集高层次人才

一直以来,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东莞,正在努力成为全球的“创新高地”,不断聚集的人才资源是有力的支撑。

据东莞市人才办最新统计,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46万人,超过90%接受过高等教育,其中,东莞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约8.5万人。

据了解,以东阳光药业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简称“电研院”)和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为代表的数十家新型研发机构,已成为东莞高层次人才聚集的高地。

以东阳光集团为例,2005年该集团成立了药业研究院,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培育了一支一流的制药人才队伍,在人才招引和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东阳光药业研究院院长唐新发介绍,目前,研究院共有1600多名研发人员,其中有40多名外籍和海归专家,硕士以上人员占比65%以上。

2007年在松山湖成立的电研院,多年来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的资源,以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院长陈雷霆介绍,目前该院已建成了广东省健康云安全院士工作站、广东省集成电子薄膜院士工作站、广东省新型通信网络院士工作站及东莞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等平台,聚集了国内、国际创新科研团队20余个。

同样位于松山湖的工研院,经过多年的培育,目前已经拥有一支600余人的专业化技术团队和1000余人的产业化团队,发起全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建设全国首批智能制造示范点和全国注塑机节能改造示范点,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10年前筹建工研院的时候,导师对我说,下雨虽然改变不了,但是你可以打一把伞。当时东莞的人才环境不够好,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在研究院里面打造更好的人才环境。”工研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说,回望过去东莞的发展,各家新型研发机构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聚集起到了重要作用。

   

 产业化导向引才成果显著

目前,东莞的人才工作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重点产业和领域,充分体现了“以用为本”的原则和产业化导向。

在东莞对高端人才进行引进的同时,高端人才也带来一大批优质项目和高端技术,正在帮助东莞实现人才和产业深度融合。

 “我们主要就是通过项目来锻炼和培养人才,让人才跟项目共同成长进步,通过几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唐新发说,东阳光非常看重人才在项目中的表现,目前东阳光已成为研发实力雄厚的新药、生物药、仿制药研发基地,建立了符合美国FDA和欧洲新药标准的研发体系,现有研发项目200余个。

电研院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并非只停留在研发阶段,而是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高端人才的科研成果成熟后,电研院通过一系列的配套机制,支持科研人员组建公司,进一步落地产业化。“目前,电研院持股孵化的企业已经有30多家。”陈雷霆说。

 “为了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工研院一直致力于支持产业孵化,目前产业孵化已经结出硕果。”张国军告诉记者,工研院通过自我造血建设的松湖华科产业孵化园,是东莞首家获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企业。

 最近两年,工研院还积极探索输出孵化器运营经验,打造“华科城”系列孵化器,已建设了7个孵化园区。目前“华科城”系列孵化器已累计孵化企业337家,其中自主创办企业53家。累计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近5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上市后备企业3家。

 “以用为本”的原则和产业化导向,对东莞的产业发展有立竿见影的积极作用。东莞市人才办通过对30个省市创新科研团队进行摸底调查,实现产业化的项目10个,进入市场化阶段14个,为用人单位创造销售收入约25亿元,缴纳税额约9300多万元。

   

 东莞多举措留住人才

善于引才,也要善于留才。作为研究院院长,唐新发颇有感触。

“留住人才,首先是要待遇留人,这包括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及给项目研发人才以产品股权和项目股权等。”唐新发说,作为管理层,也要和团队“战斗在一起,荣辱在一起”,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此外,他认为,要以成长机会留人,在研究院的平台上,要给人才成长的空间。“要慢慢把项目变成他们自己的项目,让研发人员对项目有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增加认同。”

而在陈雷霆看来,目前东莞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东莞针对国际人才的引进奖励政策仍尚待完善。“东莞应该制定适合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奖励政策,同时也可以探索建设适合高层次人才居住的社区。”

为了留住人才,东莞近年来也下了不少功夫。

从2014年起,东莞每年开展领导干部走访联系高层次人才活动,打通领导干部与人才沟通交流的“最后一公里”。今年469名市镇领导干部走访联系819名高层次人才,共为人才解决近800个问题。

此外,东莞近年着力解决人才安居问题。如出台人才购房租房补贴政策,人才最高可享受250万元购房补贴;新建一批人才安居房,如松山湖今年新建成3300多套人才房;镇街、园区也纷纷出台人才住房补助政策。

2017年,东莞为人才子女提供学位近8万个,明年将增加9万个民办补贴学位。在全国率先实现外来人员全部同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与户籍人口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四保统一”。

 

 东莞引才要有危机感

多年来,“求贤若渴”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共同诉求,针对各类型人才的奖励和优惠政策也有很多。上述受访者认为,东莞应对人才引进有足够的危机感。

唐新发说,如今很多内地城市,比如成都、武汉,发展速度很快,给人才的优惠待遇也很好。“武汉的工资水平原来很低,2013年,武汉大学药学院有一半的毕业生都被东阳光招来了。现在东莞的竞争力强了,但是人才好像还没那么好招了。成都、武汉好大学很多,如果大学毕业生都不来了,那对东莞的影响很大。”

张国军来东莞多年,他一直关注广深对于人才的“虹吸效应”,他认为很多企业说招人难,这种难和招劳工的难不一样。

“招一个硕士生,或者工作五六年的本科生,给出的工资要比广深更高,否则没法吸引他们。就大的环境来说,东莞缺少白领文化氛围。而且这些中层人才,以后换工作选择的面很窄。不像在深圳和广州,选择余地大。”张国军说。